根据网卡找到pod? 根据网卡地址能查到位置吗?
原标题:根据网卡找到pod? 根据网卡地址能查到位置吗?
导读:
获取Pod的网卡和IP地址的几种方式Containerd方式一:适用于配备ip命令的容器,通过kubectl exec进入容器执行命令以获取网卡序号。步骤:Docker其他方...
获取Pod的网卡和IP地址的几种方式
Containerd方式一:适用于配备ip命令的容器,通过kubectl exec进入容器执行命令以获取网卡序号。步骤:Docker其他方式:向POD注入临时容器,执行ip命令以获取网卡和IP地址。临时容器注入成功后无法单独删除,需与pod一同删除。获取宿主机上容器对应的veth网卡后,即可使用tcpdump进行抓包。
kubernetes支持三种创建Pod的方式:kube-apiserver、staticPodPath和staticPodURL。kube-apiserver是最常见方式,动态创建的Pod皆通过此途径。staticPodPath用于创建集群管控组件,kubelet会监听特定目录监听配置变更。staticPodURL通过HTTP指定创建Pod,实际使用场景较少。
检查Pod的网络配置:查看Pod的网络模式设置,确保其与集群的网络架构相匹配。如果Pod使用了自定义网络配置,需仔细核对配置的正确性。检查节点上的网络配置:审查节点上的网络配置文件,如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下的文件,确保配置一致且无误。
内网K8s机群中的Pod上网可以通过配置Kubernetes的Service和Endpoints、使用hostNetwork、nodePort或ExternalIPs等方式实现。配置Kubernetes的Service和endpoints 通过将外部服务抽象为Kubernetes Service,并手动指定Endpoints(如果外部服务的IP地址是固定的),Pod可以像访问集群内部服务一样访问外部服务。
KubeVirt通过Kube-OVN接入Underlay网络
KubeVirt通过KubeOVN接入Underlay网络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检查网络配置:确保Kubernetes的Pod网络地址段和Service网络地址段配置正确。检查kubeovncontroller的配置项,特别是从v10版本起引入的keepvmip参数,用于让虚拟机使用固定IP地址。
通过Kube-OVN接入Underlay网络实现KubeVirt虚拟机与物理网络的连接,涉及到一系列实践操作。首先,检查Kubernetes使用的Pod网络地址段和Service网络地址段,确保网络配置正确无误。接着,确认kube-ovn-controller配置项是否符合要求,特别是从v10版本起,引入了keep-vm-ip参数,用于让虚拟机使用固定IP地址。
高性能网络:通过整合SR-IOV和OVS-DPDK,Kube-OVN提升了网络性能,实现了SDN网络能力,兼顾功能与性能。KubeVirt 社区在Kube-OVN上持续投入,强化了云原生虚拟化体验。这些功能的整合使得KubeVirt在云原生环境中更加得心应手。对于KubeVirt用户来说,了解并利用这些特性将显著提升虚拟化效率。
隔离与功能:KubeOVN引入自定义资源定义,为KubeVirt提供了VPC、Subnet和NATGateway等多租户网络功能,实现了虚拟化环境的租户隔离。高性能网络:SRIOV与OVSDPDK:通过整合SRIOV和OVSDPDK,KubeOVN显著提升了网络性能。SDN网络能力:KubeOVN不仅提升了性能,还保留了SDN的丰富功能,实现了功能与性能的兼顾。
k8s虚拟网卡无法查看ip地址怎么办
1、尝试重启节点上的网络服务,如NetworkManager或systemd-networkd,以解决可能的网络配置问题。查看日志和错误信息:检查K8S集群的日志信息,特别是与网络相关的日志,如kubelet、kube-proxy等。分析Pod的日志,查找与网络相关的错误信息或警告。
2、查看节点的网桥设备和虚拟网卡状态,可以看到cni0的对应信息。然而,CNI网桥仅管理k8s创建的容器(Pod),对于通过docker run单独启动的容器,docker仍然会将其连接到docker0网桥上,因此这些容器的IP地址将属于docker0的170/16网段。
3、基于 IPVlan & MACVlan 实现 CNI 网络插件理解了 K8s CNI 网络模式后,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两种简单模式:IPVlan和MACVlan,它们就像网卡的“多重影分身”。IPVlan:虚拟网卡的简易扩展IPVlan技术将主机网卡虚拟成多个子网卡,子网卡共享主网卡的MAC地址,但有独立的IP。
Openshift进军边缘计算一个重要的Operator
1、在Openshift 3版本中,SR-IOV Network Operator正式发布,成为关键功能之一。该Operator支持SR-IOV网卡虚拟化技术,对网络性能敏感的云计算系统至关重要,是电信云不可或缺的功能。这标志着OpenShift进军边缘计算领域,为5G新型基础设施做好了准备。
2、cnvrg.io与Red Hat合作在OpenShift上通过以下方式加速企业AI的MLOps工作流程:构建统一命令中心:端到端MLOps解决方案:cnvrg.io与OpenShift紧密集成,构建了一个覆盖从研究到生产的所有ML/AI基础设施的统一命令中心。混合云环境支持:该解决方案不仅支持云端,还支持边缘计算部署,提供了敏捷性和可移植性。
3、云计算的产品形式,以技术栈分层,可以分为IaaS,paas,SaaS,到如今,在每个维度上都有巨头存在,比如IaaS(AWS,openstack等),PaaS(Azure,Docker,Openshift,Cloudfoundry等),SAAS(Salesforce等),行业格局已基本成型。以客户视角来看,又可以分为公有云,私有云,混合云。
4、OpenShift Elasticsearch Operator则是Red Hat提供的一款用于在OpenShift和Kubernetes上运行Elasticsearch集群的工具,支持Elasticsearch组件。它基于operator-sdk构建,与OpenShift的监控堆栈集成,并且无需额外许可证。
浅谈k8s网络之Calico网络
1、Calico网络在k8s中的应用具有革命性,其特点和优势显著:资源优化:Calico采用三层路由技术,有效避免了广播风暴,显著降低网络开销。突破了VLAN限制,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,为大规模集群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基础。可扩展性:Calico的设计使其天生适应不断扩大的网络环境,无论是VM、Container还是混合架构,都能无缝融入。
2、Calico网络在k8s中的应用简述:Calico是一种高效的容器网络方案,专为k8s等容器化平台设计,旨在实现容器间的高效互通与隔离控制。
3、Calico 网络 Node 之间有两种模式:IPIP 和 BGP。IPIP 是将 IP 数据包封装在另一个 IP 包中,实现类似基于 IP 层的网桥功能。BGP 是边界网关协议,通过维护 IP 路由表来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可达性,更适合大型网络环境。
4、calico有两种模式:ipip(默认)、bgp,bgp效率更高。如果宿主机在同一个网段,可以使用ipip模式;如果宿主机不在同一个网段,pod通过BGP的hostGW是不可能互相通讯的,此时需要使用ipip模式(如果仍想使用bgp模式,除非你在中间路由器上手动添加路由)。
5、安装完calico,默认就是ipip模式。node之间是full MESh连接。进入calico pod,查看运行的进程。而且在node上会多出一个网络接口tunl0,用于封装/解封装ipip报文 通过下面yaml文件部署两个pod,验证网络连通性。
通过vagrant+virtualbox安装k8s找不到pod问题
1、通过vagrant+virtualbox安装k8s集群的小伙伴都会碰到找不到pod的问题,但是通过api服务查看,这些pod却是活的好好的。 原因是 ,在virtualbox组网的过程中,采用了双网卡方案,网卡1使用NAT地址转换用来访问互联网,网卡2使用Host-only来实现虚拟机互相访问。
2、安装vagrant相对简单,首先下载virtualbox,然后通过vagrant命令行开始创建虚拟机。需要注意的是,vagrant默认与virtualbox集成,若想用vmware,需额外安装vmware utility。windows 11用户可能遇到与virtualbox的兼容问题,建议考虑vmware作为替代。要创建虚拟机,需从vagrant官网获取box文件,如CentOS7的box。
3、新建/etc/systemd/system/docker.service.d/http-proxy.conf,添加配置内容。安装virtualbox 安装k8s集群使用vagrant 参考jimmysong的vagrant教程 kubernetes-vagrant-centos-cluster,节点数量应根据个人机器配置调整(参考kubernetes-vagrant-centos-cluster)。